曾一直想:有一個大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。
現在還是在想,特別是聽到說又有新政,房價要跌啦。
但是房價走勢,各種預測讓人霧里看花,跌?不跌?漲?還漲?
可是不論價格走高走低,有需要的還是要買房。那么,何時才是買房的最佳時機?業內人士指出,買房有8個技巧,其中買房自住者應該買跌不買漲。
一、看銀行對房貸的態度
普通買房人看市場的方法很簡單,那就是看銀行對買房貸款的態度。一般而言,銀行對貸款的態度比專家的話真實、準確,可信度更高。
銀行手松,說明市場看好,投資客涌動,房價一般呈上漲趨勢;銀行手緊,說明市場風險加大,政策調控,投資客抽身,絕大部分賣家著急,買家觀望,房價一般呈下跌趨勢。
二、通過平均價看供需比
有專家說平均價格下跌是因為市場上出售的某類房子增多,業內人士說如果供給增多真實需求也增多,則此類房屋的價格持平或者小幅上揚,此時是買不到便宜房子的;如果供給增多真實需求保持不變,則此類房屋的價格立刻下跌,此時才是購買房屋的最佳時機。
三、先別急著買導向類的房屋
一般來說政策導向類的房屋在政策導向初期價格上揚,后期隨著供給的增多而價格下滑,這時下手也不遲。
四、有自住型客戶“買跌不買漲”
買房自住者,房價的漲與跌其實都只是一個數字而已,最關鍵的是同樣的房子買的時候付了多少錢。在下跌時買入的價格肯定低于上漲時買入的價格,所以應該“買跌不買漲”。
五、推銷房子的中介電話多
中介向你推銷房子的陌生電話少,證明市場行情好,市場上并不缺客戶,這時不是買房的時候;房產中介向你推銷房子的陌生電話多,證明市場行情不好,市場上買房的客戶少,跟房東討價還價的機會就多。
六、養房成本提前算仔細
相對而言,社區越大,使用和維護成本越低。因為,買了房子不等于您可以免費享用社區所有設施和服務。會所、地下車庫這些您用的時候都得花錢;大堂越豪華、公共設施越多,您所付出的費用越多;一個樓門里的戶數越少,您要攤的電梯費用就越多。養房的費用,買房時不能不考慮。
七、買“預期”才有升值潛力
購房要學會買“預期”,這樣今后的升值潛力才大。最好是在政策還未明朗之前買。當然,前提條件是消息的來源一定要準確。
八、普通買房人不必一步到位
普通買房人首先考慮方便、實用,不必一步到位。理想的房子,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,今天理想未必明天就理想,方便實用才是最實在的。
而且,買房前定好自己的目標,多比多看。入住后則不比較、不計較,心理上的平衡比任何物質上的享受都重要。
確定好買房了,那就繞不開:房貸!
全款買還是貸款買,貸款多少合適?
當然是貸款買啦,用銀行的錢,豈不樂哉,如果你是土豪,請隨意,現金實在沒地兒去啦,買個房子玩玩,就不多說啦。
建議:貸款買,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是最好的啦,公積金政策近幾年也是在不斷的放寬,買房,租房都可以用。如果你房子總額多,貸款還可以公積金和商業貸款混合貸,是不是很人性化。
現在5年以上,公積金貸款現在的利率是3.5%,商業貸款也在4.9%,用商業貸款利率城市不同各地還會有小幅度的折扣。
如果貸款,貸多長時間合適,要提前還款嗎
先來舉個例子:地點坐標:北京,假設,首付30% ,公積金和商業貸款混合貸款,公積金:4.05% 商業貸款:6.15%,公積金貸款120萬,商業貸款280萬,貸款400萬。
很多朋友看到30年,等額本息的總利息是421.5萬,等額本金332.1萬,尼瑪,坑爹啊,銀行收了我們這么多利息。
但是我們換位思考,投資的利息只要大于6.15%,假如現在主流P2P平臺10%,那么如果不還銀行的錢,而是投資收益大于10%,那我們的資金又多創造了3.85%的利息哦,比我們現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都高,你說合算不合算。
建議:按最長的時間貸款,能貸30年,就貸30年,如果每年都可以找到高于6.15%的投資,不用著急還銀行貸款的。
提前還款,就看你想不想在用銀行的錢投資嗎?自由選擇權在你們手上哦。
等額本息or等額本金
首先我們站在銀行按揭還貸款的角度分析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。
等額本金還款方式比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下,同樣的年限,但是利息支出會高出很多,上圖大家應該也看到了。所以,如果選擇了等額本息還款方式,就感覺自己吃了很大的虧似得。
但是,真的是這樣嗎?
其實無論是等額本息或者是等額本金還款方式,其利息的計算都是用你借用銀行的本金余額,乘以對應的月利率(約定的年化利率/12個月),計算出自己當月應該償還銀行的利息的。也就是說,兩種不同的還款方式,利率水平其實是一樣的。之所以計算出的利息不同,其實是因為你不同月份借用的本金不同造成的。借的本金多,要還的利息就多;借的本金少,要還的利息就少。
舉個例子:
如果借款100萬,20年還清,年利率6.15%,則月利率為0.5125%。
1.假設等額本金,則月還款本金為:100萬/240個月,即每月為4167元;
(1) 第一個月還款利息為:100萬*0.5125%=5125元,則第一個月的實際還款額為4167+5125=9625元。
(2) 第二個月剩余本金為100萬-4167=995833元,則第二個月要還的利息為:
995833*0.5125%=5103.64元,則第二個月的實際還款額為4167+5103.64=9270.64元
以此類推
等額本金下20年共還款約161.7萬元,共支付利息61.7萬元。
2. 如果是等額本息,借款100萬元,20年還清,年利率6.15%,月利率0.5125%,則每月還款額(含本、息)為7251.12元。
(1) 第一個月計算出的利息同樣為5125元,第一個月只歸還了本金7251.12-5125=2126.12元;
(2) 第二個月計息的基礎是上個月的本金余額,即100萬-2126.12=997873.8元,則第二個月應還的利息是5114.10元,即第二個月歸還的本金為2137.01元
以此類推
等額本息下,20年共還款約174萬元,共支付利息74萬元。
通過上面的計算,是不是可以看出:兩種不同的還款方式,都是公平的。不存在吃虧占便宜、不存在哪個更合算的問題。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相比,因為之前月份每個月都比等額本息的還款金額大,所以其實就類似于每個月都有部分提前還款,通過這種每個月的提前還款減少了本金余額,占用利息自然就少了。其實如果不選擇等額本金的方式,而是在你有錢的時候專門做一大筆的提前還款,效果也是差不多的。你最終利息高,是因為你每個月占用銀行的本金多造成的,并不是銀行設計要多賺你的利息。
所以,如果你前期資金并不算太緊張,可以選擇等額本金方式,降低全部的利息支出;如果你前期資金緊張,你可以選擇等額本息方式,這樣雖然前期利息支出多,但是資金壓力會小。等什么時候有資金的時候適當做些提前還款,同樣能夠達到降低利息支出的效果。
等額本金所還利息少,但是初期還款壓力大;等額本息月還款金額相同,但是利息稍多。
借用銀行的錢,我們把結余下來的錢,投資利息只要比銀行高,其實就是賺的,個人比較偏好等額本息,投資收益大于銀行利息,就是劃算的,所以相當于在利用銀行錢做投資了。
另外:如果網貸款平臺,等額本息還款,對于投資者來說,實際的收益又是怎樣的呢?用10000元投資一個12個月的項目,年化收益12%,一年后你的本息合計有多少?一年后回款10661,實際年化6.61%,而目前我們多多智富平臺一個月的項目就年化率高達16%了,每月復投收益倍增,基價值遠遠高于6.15%的商業貸款。
結論:建議選擇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,理由一,買房前期已經拿出了大額的現金,還款初期還款壓力較大,等額本金前期還款數值多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,可支配現金會越充沛,這個時候無論提前還款還是投資都會比較從容滴哦。
哪類人適合提前還款vs不用提前還款
提前還款三類人:
1.傳統保守黨:錢只存銀行,不做任何投資,不學習,不了解,不愿意承擔任何風險的朋友,還是提前還了吧,為了生活更踏實的明智選擇。
2.不想要任何的負責,覺得欠錢很有負擔,心里壓力超級大的朋友,為了你更好的睡眠質量,請你還了吧。
3.這一類是高人哦,還了房子的錢,又拿無貸款的房子去銀行做抵押貸款的朋友,相比你肯定有非常靠譜的投資渠道,并且肯定高于抵押貸款的利率,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,請注意,請抱大腿,土豪,帶多多君一塊玩吧。
建議不用提前還款的類型:
1.公積金貸款,商貸7折,8折,公積金貸款利率才4.05%,余額寶的投資你就已經平了,這么低的成本,你就偷著樂吧。
2.等額本金還款期限已經超過三分之一,剩下的利息已經越來越少,不用選擇提前還款了,本金都已經還了大半了,每個月還的利息部分已經比較少了哦。
等額本息還款期已經超過二分之一,可以提前還款,但是看準時間,節省的利息會比較多,其實節省的利息已經沒有多少了。
最后說上一句,其實思路很簡單,找到年利率大于4.05%,6.15%的投資產品就ok啦,你就在用銀行的錢掙錢。
現在的經濟大環境,是降息通道,借的錢越長越好,利息降了,第二年就可以享受新的低的利率哦。
結論:首先,如果能借到銀行的錢,一定是能借多少借多少,能借多久借多久。為什么?因為中國實際上長期是高通脹、低利率,甚至長期是負利率。你借到銀行的錢,其實就是等于賺到了。
延伸閱讀:比樓市泡沫更可怕的是:你一直沒買房!
最近,關于房地產泡沫的爭論又變得熱火朝天了,大家搞不懂房價為什么又漲得那么瘋,擔心一線城市的房價再這樣下去會不會直接崩盤?大家寄希望于政府發大招直接把樓市KO了,……總之,關于中國房地產未來的命運,再一次成了舉國上下最大的熱點。
但,我想說的是,我們這段時間所討論的關于中國房地產的一切議題,在8年前的2007年,甚至在12年前的2004年,都曾經被熱火朝天的討論過,現在的這些爭論,既沒有太多,也沒有太新。這段時間公共輿論所討論的一切議題,都讓我感覺無比的熟悉。
比如:關于中國經濟和地方財政過度依賴土地和房地產的問題,關于房地產是否綁架了中國國民經濟的問題。
比如:關于深圳,關于中國的房價是不是在趕頂,會不會重蹈日本東京當年的大崩盤,在2007年也被集中的討論過。王石在幾年之前也公開警告過:中國樓市會重蹈日本覆轍。
比如:關于還要不要買房,成了所有的問題中最終極之問,房價都漲成這樣了,還要不要買房?還要不要買房?
…………
唯一的不同是,之前每一次都有任志強大義凜然的點火發炮。這次沒有了,向他致個敬。
但這不是重點,我只想用幾個最典型的例子,來講幾個最樸素的真實面,我認為這些真實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。
第一個,是美國123年的房價史
卡爾·凱斯和羅伯特·席勒編制了著名的Case-Shiller房價指數——席勒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,就是那個老是看空中國房價的人。
這個指數說:在美國1890-2013年長達123年的歷史中,下跌的年頭是28年,上漲的年頭是95年,跌幅最深的一次是2008年,-18%。連續下跌達到5年的只有兩次,一次是1929-1933年的大蕭條時代,累計跌幅是26%。一次是2007-2011年的金融風暴時代,累計跌幅是33%。整體上,美國的房價在過去的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%,略高于美國2.8%的通脹率。
這123年中,美國出現三次十年累積漲幅超過100%的大牛市,分別是在1938-1954年、1969-1986年、1995-2007年。
雖然這個指數其中一個研究結論說:長期來看,美國房價的漲幅基本等于通脹率。但看那個曲線,以0.25%的速度連續漲了100多年,它論證了兩個鐵一般的事實:1、長期看,房價是上升的。2、房地產是抗通脹的好品種。
放到單個城市看,比如紐約,長期看,也基本如此。紐約在1988-2012年長達25年的時間里,房價增長率正好是美國的通脹率。
第二個,是東京半個多世紀的房價史
日本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,太多人拿中國樓市和日本樓市對比了,2009年之后,網上流傳的那個中日樓市泡沫對比圖,都很清晰的把崩盤時間都預測出來了,可惜沒兌現。
簡單說吧:日本房價是在1985年廣場協議之后,開始出現趕頂的。大約1991年開始崩盤,到大約2005年到底,最大跌幅達到70%,房價又回到了20年前也就是廣場協議那一年。
但你們只看到日本泡沫破滅后痛苦的經歷了“失去的20年”,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,在“失去的20年”之前,日本GDP從1960年代開始便保持了每年高達10%的經濟增長。房價從196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經開始騰飛,基本是一直飛到1990年代,前后經歷了超過30年的樓市繁榮,日本六大城市地價上漲了56.1倍。這也是事實。
第三個,是香港30多年的房價史
香港在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,房價暴跌了一半以上,一直跌到2003年SARS危機,連跌5年,東京和香港房價跌起來的勁爆,比紐約流弊多了。
但問題是,你看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和SARS危機之后,香港房價漲了多少年?亞洲金融風暴之前,香港房價也有好幾次牛市熊市,但基本都是“小熊大牛”。
從1980年到1997年前夕,17年的大周期里基本都是在上漲,漲幅有8-9倍。2003年之后到今天,也是10多年,房價也基本是一直在上漲,中間有調整也是小幅度,整體也房價早已超過了1997年的高點,去年均價大約到了9萬元/平方米。全球最貴的分層住宅價格,一直都要靠香港來刷新。這也是事實。
就講這幾個最樸素的真實面
一、在歷史的長河中,那種房價暴跌50%、80%的大崩盤、大蕭條,沒幾回。
20世紀到現在100多年,大崩盤倆手掌就能數過來。像大蕭條、日本樓市崩盤、金融風暴,這些在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來那么一回的。像日本那樣一下子來個“失去的20年”,更是比較罕見的個案了。在你一生的時間里,可能會真正遇到那么一次,我說的真正遇到,是指在你成年能夠獨立投資獨立承擔風險的那個勞動階段。也許你因此暴富了也許你因此破產了,但就算你想多經歷都不會有更多機會。
二、毫無疑問,泡沫總是會破的。同樣毫無疑問的是,泡沫在破滅來臨之前房價會連漲很多年。
地球上還沒有永遠只漲不跌的房價,美國、日本、香港這些更成熟的房地產市場,在過去的100多年里,他們都無一例外的經歷了大崩盤。認為中國可以例外的,是在侮辱別人的智商。不要覺得中國的房價連漲10幾年是多么新鮮的事情,很多地方都出現過。拉長一點看,泡沫的破滅都是不可避免的。
但這些年來,我們總是過于強調崩盤的恐怖性,這太片面。大崩盤的確很恐怖,一夜之間全完了。但,你看看那些地方,在崩盤之前,房價連續上漲了多少年?美國三次大牛市每次的跨度都是10年以上,日本是30個年頭,香港是17個年頭,中國從房改之后,除了2008年,也基本是17年一路上漲。
越激烈的崩盤,前面一定是越長時間的房價上漲。
三、預測泡沫是徒勞的,堅持任何一種觀點都會有對的那一天。
中國樓市從2002年起,就不斷有專家告誡我們:樓市要崩盤了,不要買房。結果房價漲了10幾年,崩盤還是沒有等來,倒是自己離房子越來越遠了。
再強大的政府、再流弊的經濟學家,誰也預測不到、誰也擋不住商業大周期的突襲。預測泡沫都是徒勞的,成功逃過泡沫更是少部分人才會有的狗屎運。
長遠看泡沫遲早是會破的,就像長遠看人總是會死的一樣,難道這樣,你要每天把自己活得苦逼逼的?
這世上最不靠譜的事就是預測不可知的未來了,最簡單的一個法子:如果你永遠只堅持一種觀點,一定是對的。比如,你每年都公開說一次:房價一定會跌的。看過去那些地方的房價史,一般最長也就30年吧,你一定會答對一次的。
四、長期看,因為害怕泡沫而不去買房,個人所承擔的損失要遠遠大于躲過泡沫的收益。因為一個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,有可能橫跨你的一生。
美國兩次大崩盤,橫跨了接近一個世紀。日本在大崩盤之前房價漲了30年。回頭看,中國房改以來,也有18年了。你的人生,有幾個18年?有幾個30年?為了等一個到現在都還沒來的大崩盤,可能你要錯過好幾次改善自己的機會。比如:2005年之前,2008年,2010年。我想說的是:財富不是最重要的,時間才是,學習才是。
在深圳,即便是你遲至2013年在關內買一套四房,今天你也可能是一名千萬富翁了,至少,你不用面對現在已經漲到1000萬才能買一套的房子焦慮了。
所以,這樣的虛無縹緲的大崩盤,你根本沒有必要老是想著它,它愛來不來。五、我看到的是,房地產是儲藏財富和抵抗通脹的最好方式。
也許有更好的,但是,和普通老百姓攸關又最沒有專業門檻的,就是房地產了。看看美國、香港那些數據,結論很鮮明,香港房價在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依然創了新高。每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在長期過程中,都會表現出上漲,期間會經歷多次的小調整,但基本都是:漲起來很兇猛,跌起來一般般,最后來一個大泡泡收尾,再重新開始。
泡沫是很可怕,但最可怕的是,你因為擔心那個不知道啥時候來的泡沫而選擇了什么都不做。那么,即便泡沫崩潰了,你自信有錢去抄底嗎?房地產至少還能跑贏通脹,但你只持有的現金卻在時間的流逝中,全貶值了。
總之,中國的房價,一線城市的房價,不要指望它沒有泡沫,不崩盤,對這一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。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崩盤,所以才會相信房價永遠上漲的神話。但市場就是市場,不存在特殊。即便你不斷使用大規模的刺激手段,也不過是把泡沫發生的時間向后推延而已。
我們最應該學習的,是如何面對泡沫。
(來源:每日經濟咨詢)